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2016年市政协大会发言:关于推进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村农民致富奔康的建议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6-02-06 11:21:17

 

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的11个重点行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更为滞后,农村贫困人口群体较大,农村地区将是我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困难、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另一方面,我市各类名优农特产品较多,具有“美丽乡村”打造基础的自然村落较多。如何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把我市农村的优质资源通过互联网接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市场,将释放出农村发展巨大的能量。可以说,推进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促进我市农村的优质资源电商化发展,对我市农村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康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硬件设施基础薄弱。一是物流体系不完善。农村现有物流网络覆盖率低、成本高,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尤其是农产品销售配送难,特别是鲜活农产品配送能力更为薄弱。二是农产品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6家,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34家,农产品加工程度还比较低,使得农产品难以长期储存,不利于运输,而且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提高,增值效应不明显。三是农产品包装能力低下。四是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缓慢。当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缓慢,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品质,而且也制约了农村的整体发展。

二、软环境建设滞后。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尚未建立起覆盖全面的安全标识和可追溯体系。二是政府推动“互联网+农村”发展受到自身能力限制。三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一方面,农民难以获得足够的授信额度。另一方面,目前我市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十分有限,亟需扩大保险范围。

三、农村电商人才紧缺。农产品电商发展,离不开生产环节的职业农民、交易环节的职业经纪人、农产品推广网站、运营推广、美工、数据分析人才、配送环节的专业物流人才和策划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的推荐团队,但目前我市在这几个方面的人才队伍缺口都很大。

为此建议:

一、完善物流配套体系建设。一是借力发展,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快递物流配套体系。建议采用以县或市捆绑进行物流企业的引进或与现有的社会化的冷链物流队伍开展深度合作,来降低我市农产品电商自己建立冷链物流的成本。如:顺丰优选的的自建物流体系、阿里巴巴的多维度平台、京东的末端配送服务站、现有的邮政网络等。二是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培育自己的冷链物流企业。如:注重对新雪域等我市现有物流企业的培育,对农产品田头预处理设施、冷链运输、批发市场、冷库等项目建设的进行财政性资金补贴,以此来推动产销两地冷库、冷链批发市场等冷链设施建设等营销网络建设。三是构建“县公交农村物流专站+乡村公交+村小卖店+个人”的农村电商物流模式。四是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和南沙港无水港建设,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二、积极推进农业多元化发展。一要着力培育、打造专业镇。主动对接市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农产品需求,以镇带村联户科学制定镇村主导产业规划,打造一批“一镇一品、一镇数品”的专业镇、特色镇。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示范带动农民按照农业产业规划发展农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增值水平高的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优势农业。三是着力打造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议政府可以采取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建设园区等方式,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引入一批国内外名优企业的入驻;同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连续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一批本地龙头企业。四是建议实施农产品、手工艺品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加工方向。建议创新农产品加工方式,实现地方特色旅游手信品牌的打造。

三、培育壮大涉农电商经营主体。一是要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农村电子商务3-5年发展方向,力争把我市打造成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先行区,形成“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等“互联网+”产业群。二是要尽快建立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要进一步营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市县两级财政每年要安排用于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专项资金。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专家带技术、带项目在市区创办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经认定后可按其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鼓励本籍在校、历届大学生返乡投身韶关电商创新创业。对我市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组建行业协会,给予一次性一定金额的奖励等。

四、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一是构建“协会+公司”的“地方性农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议以“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定位探索解决农村(农户、合作社、农企)对接市场的问题。二是建立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议与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进行合作,以定点定人的方式,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县乡平台和村级服务点的建设,在农村实现电子商务代购、生活、农产品售卖,基层农产品品质监督执行等功能。三是鼓励实体企业“触网”和培育引进行业门户网站并重。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涉农实体企业建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另一方面,依托实体市场优势,支持现有具有行业特殊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群做大做强。四是借力大电商、大平台,实现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以政府的名义探索与阿里巴巴集团实现深度合作。如:在淘宝网的“特色中国”建立“韶关馆”,推动我市农产品、手工艺品网络销售;在天猫和聚划算可以开展季节性蔬果预售和农产品推广活动;在淘宝旅游可以设立韶关美丽乡村游和体验馆。另一方面,积极与顺丰优选、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唯品会等进行合作,吸引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

五、着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通过贴息贷款,小微企业集合贷款等方式,支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仓储物流设施、连锁零售等服务设施建设。二是推进空白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工作。三是探索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农产品订单为担保,授予信贷额度的抵押贷款模式。四是探索农产品大灾保险试点,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范围。

六、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一是加强现代职业农民培养。有针对性的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法律知识培训。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有志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各类人才进入农业发展,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培育以新兴经营主体为载体,以职业农民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经营人才体系,构建职业农民人才流动市场,提高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二是加强农产品职业经纪人培养。完善法规政策,规范农产品经纪人市场,规范农产品销售中介行为。开展农产品经纪电商知识培训,组织农产品经纪公司从业人员到东部发达地区和1号店、菜管家等知名农产品电商平台参观学习。三是加强物流业人才培养。加强田头预处理、冷链运输、统筹调度等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建议在我市的职业技术院校中设置相应的专业,并积极与大润发、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开展校企合作,以订单培养的方式发展物流人才。充分利用邮政、供销社等现有物流系统,加快培养与普通快递有别的农产品专业物流人才队伍。四是借力淘宝电商学校,争取淘宝县域电商人才服务中心落户韶关,为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七、集中打造一批“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小镇”。 一方面,建议结合目前我市出现的几个已有基础的项目地,如翁源兰花、乐昌九峰镇鲜果等先行启动10个互联网+现代农业小镇建设,以此带动相邻城镇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仓等衍生产业,逐步形成“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建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开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联合“农村电子商务”开展农家乐旅游住宿订房、订餐,农特产品的生产、推广和销售,民俗文化的传播,尝试探索推进“互联网+农特产品+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