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研究部署了推进文化名城战略工作,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开展村史修编工作,有利于树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挖掘特色人文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全市文化建设事业繁荣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各地大都尚未开展村史修编工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够,缺少村史修编的氛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普遍存在重视文化室等硬件设施建设,而对村史修编工作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引导广大村民参与对村史的修编。
二是村干部普遍存在对村史编修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村史修编缺少经费、缺乏修编人员。史志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村史修编工作指导不力的问题,认为现阶段上级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要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是缺少修编村史的撰写人才。由于对村史修编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没有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培训,也没有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对修编村史的积极性。
四是缺少修编和出版村史的经费。由于我市属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不发达,村集体收入很难全部负担村史修编的经费。
二、几点建议
根据本地实际,借鉴外地的经验,我们认为,村史修编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政府引导,先行先试。各级党委、政府应重视村史修编工作,出台关于开展村史修编工作的意见,把村史修编工作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史志办作为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对村史修编的规划、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作为村史修编的试点,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在条件较成熟的村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各行政村作为具体的组织者,要广泛发动本村的杰出乡贤,出钱出力,认真组织村史的编写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建议各村成立修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村史编修工作动员会、村(居)干部会和老同志座谈会等,安排部署推进辖区各村村史编修,为开展村史编修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注重宣传发动,调动各村积极性,要求各村在编修村史时注重把握突出地域特色、彰显自身特点、传承民间文化,使村史编修真正成为史实工程、塑魂工程、传承工程、育人工程,提升了辖区各村修史编修工作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宣传已完成村史修编工作的先进典型(目前始兴县已有少数村正在修编村史),营造村史修编的良好氛围,调动群众参与村史修编的积极性。
(三)制订大纲,确保真实。一是各县(市、区)史志办要编制村史修编的写作提纲供各村参考,明确哪些内容为必写内容,哪些内容为选写内容,使修编的村史规范化、科学化,使村史修编工作少走弯路。二是建议确立"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统筹兼顾,规范存史,突出特色"的编修指导思想。做到"三个统筹",即:古今统筹,以今为主;纵横统筹,以横为主;人事统筹,以事为主。尤其是在人事统筹方面,突出以事件为主,用实事求是、辩证唯物的记述方法,真实反映和记载历史,对于村落的规模和变迁,村民姓氏家族的来源和发展,村民的婚姻家庭、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有鲜明乡土特色的内容尽量详写;三是尽量做到突出"三大特色",即在编修村史时着重突出经济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最大程度彰显花溪自身特点,传承历史及民间文化,使修史工作成为塑魂工程和传承工程。四是为确保修编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仅多层次走访广集修编资料,多渠道收集查证历史史实,还专门制作了重要地名考证表、历史人物登记表、历史文物登记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登记表以及各村主要干部登记表等,以便全面、细致掌握资料,为撰写村史打下牢固基础。此外还将散落村落民间的人文典故、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文物古迹、民间山歌等通过挖掘整理编印成册。
(四)依靠文人,培养人才。村史编写要充分依靠本村的杰出乡贤、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大学生村官和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村中人士。这些人熟悉村里的情况,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最适合开展编修村志的工作。如果村里的文人不能胜任,亦可通过招、聘、借等形式,建立村史修编小组。建立史志编辑人员人才库,将辖内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热爱村史工作的人员列入到村史编辑人才库中来,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村志编纂工作水平,为各村编写村史提供人才保障。
(五)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采取政府奖一点、镇村支助一点、乡贤捐一点的办法,解决村史修编的经费问题。建议市、县(市、区)政府出台村史修编奖励方案,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将一定的村史修编奖励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经史志办验收合格的“村史”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镇、村也要根据各自财力,对村史修编给予资金支持。各村委会要借鉴民间修造族谱的做法,积极组织本村杰出乡贤捐资修编村史。同时,要鼓励负责修编村史的人员以义务劳动为主,以精神鼓励为主,以便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系列中,村史(志)汇集了村庄各方面的重要史料,充满着乡土气息,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价值不可低估,理应引起高度关注。建议我市各级政府、各界人士都重视村史修编这一造福后代的工作,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