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2014年市政协大会即席发言:关于开设市区水上公交巴士的建议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4-02-25 15:09:13

水上公交巴士是承担水上公共交通运输和城市旅游观光功能的营运船只,在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上海、杭州、广州、南宁等城市都设立了水上巴士,深受市民欢迎。韶关拥有三江六岸,条件独特,水资源丰富,开设水上巴士很有必要,尤其对缓解我市交通拥堵难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市开设水上巴士的必要性

(一)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状况

韶关市区被三山包围(芙蓉山、莲花山、黄岗山),三江分割(武江、浈江、北江),如此的地理条件有其独特之处,但对交通建设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目前我市西河、东河与小岛片区的交通联系,主要依靠横跨三江的几座桥梁,韶城因此有“桥城”美誉,但美誉背后的交通拥堵窘境,我们都深有体会。每逢上下班高峰期,我们都得在车水马龙当中“搏击”。限于目前我市交通建设的瓶胫和拥堵状况,我市应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多元化发展,参考上海、杭州、广州、南宁等城市的成功经验,把我市两江交汇造成的交通劣势变为交通优势,充分利用闲置的水道资源,把三江河道变成交通干道,开设水上巴士能,有效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状况,为市民提供更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

(二)加强我市各辖区的联系

我市武江、浈江沿岸行政区、商业区和学校密集,而下游北江沿岸则居民区密集,且靠近芙蓉新城,通过水路交通能为各辖区加强联系和往来提供巨大便利。开设水上巴士不仅能进一步改善市区的交通状况,还能带动芙蓉新城建设。如能与公交车紧密配合,完善水陆换乘系统,甚至还可以推动曲江区“同城一体化”大发展。

(三)进一步开发市区旅游资源

水上巴士的设立,不仅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更能满足市民及外来游客旅游观光需求。参考广州市的经验,水上巴士在上下班高峰期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则可以开发三江夜游项目。我市三江六岸风光及沿江灯饰长廊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水上巴士作为亲水平台,集公共交通与休憩为一体,搭载乘客近观通天塔,远眺韶阳楼,对拓展旅游项目,丰富“桥城”文化,提升韶关的城市品位大有帮助。

二、开设水上巴士的可行性

(一)三江通航条件较好

我市早在“十五”计划时就对在三江开设水上巴士的问题进行了论证,考虑到当时水上巴士会对水上居民、水上餐饮、渡船等带来影响和干扰,加之受水文条件限制,航线局限于武江桥、北江桥和东河桥之间,航速被限制在18公里∕小时以下,作用有限,且资金不足,未能实施。

随着时间推移,我市通航条件不断提高。一是我市在建设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中,加强了三江航道建设。通过建设北江Ⅲ级航道和浈江、武江V级航道,使北江航道能够通行1000吨船只,浈江、武江等骨干航道中下游河段能通行300吨船只,形成韶关骨干航道网雏形,延伸了通航里程,改善了通航条件,为开设水上巴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我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韶关市区沿江住家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改善水上居民居住条件、拓展就业渠道、加大政府补偿等方式,引导水上居民上岸定居,如今影响水上巴士运营的沿江住家船已不复存在。三是韶关市2011年发布《关于清理北江韶关市区河段所有水上餐饮船舶无证照经营餐饮业的通告》后,市环保局、工商局、城管局等部门对水上餐饮进行了综合整治,水上餐饮船已全部停止营业。目前,我市设立水上巴士的时机较为成熟,推进水上巴士建设可以有效利用韶关市丰富的水运资源,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二)有较大的乘客群体

我市市中心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密集,商业区和学校密布,而下游北江两岸,即南郊和沙洲尾则居民区密集,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南北向的交通极为拥堵。东河、西河和小岛片区依靠几座桥梁进行交通联系,显然也无法满足通行需要。水上巴士的设立,正好能缓解这些交通难题。

北江沿岸居民区密集,西岸有金福园、金泽园、鸿洲花园、鸿泰花园、南枫碧水花城、翡翠湾、棕榈湾等,东岸有枫景苑、三江紫园、南枫碧水园、江山花园、锦园等,还有新建的天泓居和星河天骄,江心有龙州岛,居民众多,对水上交通有巨大的需求。水上巴士能减少他们往返市中心的耗时,为他们上下班和出行带来便利。武江、浈江两岸同样密布居民区,如海景花园、南枫雅居、帝景湾、江湾茗庭、凯旋华府等,还有在建的景秀御水豪庭等,东西向的交通同样繁忙,目前武江、西河、浈江等桥梁已不堪交通重负,沟通小岛片区与西河的中山桥尚在规划论证中,水上交通仅有北门渡船,显然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设立水上巴士可以发挥渡轮的作用,为疏导东西向交通提供服务。

(三)水上交通便利而环保

杭州等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做法是选择地铁、BRT、公交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公交这五种互补融合的交通方式,称为“五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韶关市目前尚不具备推进地铁和BRT项目的条件,而设立水上巴士则能跟已有的公交车和公益自行车相融合并实现优势互补。水上交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便利。各地“堵城”公交车的平均时速大约15公里∕小时,而水上巴士客运量大,乘坐舒适,时速可达到25-30公里∕小时,且不会遭遇拥堵,比陆路交通更快捷。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其加大投入改善道路通行能力,不如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中的水运比例。2、环保。水运极具节能减排特征,是效费比极高的交通方式,甚至比新能源车的投入更少,更节能环保,在不少城市的交通体系建设中日益受到重视。

三、我市设立水上巴士的建议

(一)兼顾客运和休闲观光功能

我市三江六岸,既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又有便利的水运条件。设立水上巴士应充分考虑客运和休闲观光功能,在早晚上下班交通高峰时段,保证水上巴士航班密度;夜间或闲时,部分水上巴士改作三江游观光船,提高交通项目的旅游附加值。可以参考广州水上巴士的运营经验,分设“快船”和“慢船”。“快船”即快速船,载客约60人,主要承担点对点客运、航渡等,非常适合我市东河、西河与小岛片区的客流往返;“慢船”即旅游船,乘客200-300人,忙时担任主干航道的交通运输,闲时作为观光船,适合我市市中心与南郊和沙洲尾的南北向客流往来。在运作上,“快船”通过适当的衔接方式融入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与公交车紧密联系,坚持淡季旺季定班开行;“慢船”配以较高的服务设施,建设特色服务码头,在交通非高峰期和淡季开发旅游、休闲运营服务。

(二)合理设置交通线路

水上巴士受制于航道,直达性不好、换乘不便是各地水上公交的通病,直接影响其上座率,需要通过其他交通方式来衔接和弥补。因此交通部门在规划运营线路时,要尽量将水上巴士融入现有的城市的交通系统,做好水陆衔接,合理规划停靠点,与公交车站、公益自行车停放点相配套,以方便乘客快速换乘。同时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对停靠点布局、发班时间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满足沿线市民便利出行需求,让民心工程更得民心。

(三)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为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水上巴士宜采取与公交车相同的无人售票制,乘客可以通过投币和刷公交IC卡搭乘,票价不宜过高,最好与公交车相同。由于水上巴士先期投资大,加之票价要充分体现公共交通的公益性,水上巴士的运营企业可能面临经营回本难的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以避免水上公交企业亏损经营。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

水上巴士可集公共交通、旅游、观光演艺为一体,有利于引入民间资本,多渠道筹措资金以解决前期投入问题,可通过增资扩股、整合优质资源等方式,打造宣传韶关的“城市名片”。

(五)充分体现“桥城”文化特色

水上巴士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远观国外,威尼斯的小艇成为享誉世界的城市文化名片,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忘返;日本大阪水上巴士“圣玛利亚”号和“向日葵”号则分别模仿哥伦布的帆船和19世纪老式蒸汽船,让乘客在体验穿越时空的航海探险激情。我市在发展水上公交事业中,亦可结合山水名城特色,充分展现韶关三江六岸的自然景观和遍布城乡的人文风貌,把码头设计成古典式观景阁、赏城台,把登船栈道设计成怀旧式步行桥、浮桥,通过水上巴士船身公益广告展示韶关的风土人情,凸显“桥城”个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