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2014年市政协大会发言:关于加强我市公共交通建设,缓解市区道路拥堵的建议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4-02-25 16:32:54

公共交通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关乎城市形象,与广大市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加强公共交通建设,不仅能方便市民出行,更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现象。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增强公共交通的便捷性、经济性和优质性,努力实现公共交通的“同城化”和“同质化”。但相比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以及市区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我市仍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一、我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许多线路的公交车不准点,市民候车时间较长

我市市区公交车站点标识车辆间隔时间大多数在10-15分钟之间,而实际上许多线路的公交车间隔时间远远大于车站的标识,公交线路不准点现象严重。去年,韶关电视台走访了部分市民,对我市公交车准点情况进行了解,受访市民普遍反映3路、5路、7路、11路、12路、14路、15路、20路、26路、27路等公交线路比较难等,而1路、9路、19路等公交线路车辆相对准点。我市某网站在新浪微博上发起 “你对韶关公交车的守时状况的态度?”的帖子,有1121人参与,91%的人表示不满意。名为“975街闻巷议”的微博发起“公交车,你愿意等多长时间?”的投票帖中,占半数参与投票的人表示只愿意等待10分钟。虽然这样的网络投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市公交车确实存在不准点的现象。公交车不准点现象会导致乘客减少,票价收入降低,从而致使公交企业亏损经营,如此恶性循环对公共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2、高峰期乘车难,公交车并非市民出行首选,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不断下降

我市道路交通每天至少出现两次高峰,分别是7:00-8:30的早高峰和17:00-19:30的晚高峰。上班族、学生和老人是高峰期乘车的主要人群,前两类人群对公交车准点运行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早高峰段,如果公交车无法保证他们准点上班或上学,他们将不得不选择其他交通工具。由于高峰期我市公交车大多不能准点运行,且车内极为拥挤,上班族更愿意弃公交而自行上下班,许多学生家长不得已而自己接送子女上下学,每逢上下班和上下学时段,大量私家车和电动车在市区主干道路通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高峰期乘车难这一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成本,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3、老年人成为公交车的主要乘坐群体

2008年起,我市开始实施韶关市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免费乘坐市区内公共汽车的优惠政策。近年来,老年人成为了乘坐公交车的“主力军”。目前我市办理了老年人乘车卡的市民超过10万人,据公共汽车公司统计,2013年免费乘车的老人将近1500万人次,约占乘车人总数的75%。老年乘客的增加,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一是大多数老年人上下车比较慢,导致公交车停站时间较长,降低了公交车的运行效率;二是许多老年人晨运、接送孙辈上下学、买菜等等,其出行时间恰逢交通高峰期,加剧了乘车难现象;三是部分老年人缺乏大局观念,无论路程远近都乘公交出行,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社会资源;四是老年人乘车安全事故增加,每年因乘车跌倒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公共汽车公司须支付大量的医疗费和赔偿,其中最多的一例高达40万元。

4、公交车停放安全值得关注

韶关市公共汽车公司目前有314台公交车,其中包括75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和5台纯电动公交车,总体车况较佳。但由于我市公交车大多为无人值守的露天停放,被偷油、偷零件和人为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去年10月我是浈江区启明北路曾发生一起公交车起火事故,幸无人员伤亡。公交车安全隐患与其维护和保养状况关系甚密。

5、不同汽车公司线路规划存在重复建设

除了韶关市公共汽车公司以外,韶运集团、汽运集团、曲江飞马公司等,也经营公交。不同公司规划的公交线路相互重叠,缺乏合理性,存在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情况。

二、我市公共交通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公交车运力不足

我市市区的公交线路主要由市公共汽车公司负责,该公司目前有公交线路36条,车队4个,公交车314台。根据建设部上个世纪80年代末颁布的标准,每1万人需11标台公交车(710米的公交车为标准车,标台为标准车的单位,标台的额定容量一般按45人计算)。截至2012年,我市市区(不含曲江)常住人口约为70万,理论上需要近800台公交车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现有的314台与之相去甚远。相比之下,临近的郴州、赣州两个与韶关在相同时期发展公交的城市,目前公交车的数量都已超过700台。我市也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建设,2014年计划由市财政全额出资新增100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交车数量不足的问题。

2、公交车司机不足

目前韶关市公共汽车公司在职人员884人,其中司机500多人。为保证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各地公共汽车公司一般按人车比2.5:1配备司机,而我市的公交车司机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运营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公司的营运状况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公交车司机的工资水平,目前一名公交车司机的月应发工资平均为2200元,扣除社保的个人应缴部分后,实发工资不足2000元。此外,司机还要承担公交车安全事故责任,对于行车中车内乘客跌倒等意外要予以经济赔偿,最高赔偿额度3000元。收入过低且责任重大导致司机队伍不稳定,跳槽率高,公共汽车公司招聘司机难以吸引足够的应聘者,新招聘的司机年龄偏大,素质参差不齐。2014年我市新增100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固然是利民之举,但公共汽车公司缺乏司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3、公共汽车公司亟待改制

韶关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于1967年,隶属市国资委管理和市交通运输局行业管理,属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是政府重点扶植、支持的产业之一。公共汽车公司常年担负着市区、各大厂矿、屋邨的客运任务,已经营了四十多年。作为老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现有的运作机制难以适应时代需要,公司行政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偏低,履行社会公益任务显得力不从心;二是企业存在“吃大锅饭”现象,缺乏激励机制,没能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公司的运行效率;三是缺乏竞争,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4、公交站场严重缺乏

韶关市公共汽车公司314台公交车,配有占地5920平方米的维修场一个,基本可以满足车辆维修保养所需,而发挥调度和停放作用的公交车场站则严重不足。目前公交车的停放点多为租用或借用公用场站,无法满足停车和调度所需,更多的公交车则被迫在社区、马路边“打游击”。例如韶关火车东站、南郊森鑫汽车城等,都是公用场站,许多公交车夜间露天停放,无人值守;水上世界门口的公交场站属租用,2014年随着租期临近,朝阳新村打算收回场站改作房地产,大量公交车面临无处停放的窘境。公交场站的缺乏,也导致司机缺少就餐、休息甚至上厕所的场所,容易造成疲劳驾驶,而乘客亦缺少集中换乘的场地。

5、市区路况不佳

一是我市大部分道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比较狭窄,而公交车体积庞大,在狭窄的路段只能缓慢行驶,加之近年来私家车和电动车数量猛增,导致交通拥堵甚至秩序混乱,进一步制约了公交车的运行效率。二是市区红绿灯密集,公交车等候红绿灯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一步降低了车次密度。三是部分路段维修和市政工程对公共交通有较大影响。例如我市西河工业中路的治理内涝工程影响了78条线路的公交车运行。四是部分路段占道经营现象没得到有效治理。如耕进市场周边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公交车通行。五是交通高峰时段,学校路段往往停放了大量学生家长的车辆,加剧了道路拥堵状况,例如我市新华北路、一中路口、惠民北路、和平路等学校路段,都是高峰期必堵点。

6、免费乘车群体庞大

除了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凭证免费乘坐市区内公交车外,现役军人、残疾人和我市特级教师等也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公交企业因承担对社会特殊人群免费乘车优惠政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对公交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7、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补贴偏低

2011年仅老年人乘车刷卡消费额度就达到了2008万元,2012年达到了2280万元,2013年尚未统计完成,大约在2900万元左右,其逐年递增的趋势非常明显,而市财政对公交企业的补贴远远达不到实际消费额度,公交车常年亏本运营。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交通建设的建议

1、加大公交场站规划和建设的力度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须场站先行。公交场站是城市公交的基础性设施之一,是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我市公交场站规划和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公交车辆的调度和停放,给管理及维修保养造成了困难,增加了公交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导致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在我市建设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路网规划,充分预测客流量,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如大楼盘、学校、商业区等,确定公交线路网、换乘枢纽站和场站设施等用地。根据我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很有必要在东(田螺冲)、南(马坝)、西(芙蓉新区)、北(黄岗)四个方位规划大型公交场站,保证每辆公交车150平方米停车位的最低停放标准。

2、大力推进公交企业改制

积极推进韶关市公共汽车公司改制是加强公共交通建设的有效手段。一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交企业须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强化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服务空间,提高服务质量,打破“大锅饭”格局,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实现扭亏为盈,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坚持公益性方向。公交企业作为公共交通市场主体,应更好地把市政府的扶持资助政策转变为优质服务。三是尝试以增资扩股方式实行企业改制。参考广州市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可以考虑引进民营资本等,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造,使公交企业资本扩大。四是实施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公交线网覆盖区域和时段,赋予公交车优先通行权,增加车次密度,减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抢道的现象,有效地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

3、加大对公交企业的补贴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而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发展往往需要依靠政府财政的有效补贴。严重亏损的公共交通企业维持日常经营十分困难,导致员工待遇下降,进而导致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下降,越发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由于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车次和线路不能减少,公交企业因此会陷入恶性循环。韶关市公共汽车公司总固定资产净值8千多万元,目前负债超过100%,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破产条件。目前政府对公交企业的补贴主要有:针对政协性低票价导致亏损的财政经营性补贴;针对免费乘坐公交车群体而设置的专项经济补偿;用于车辆更新、场站建设、应对油价上浮等的公交企业财政专项补贴。我市公共交通运输中,老年人免费乘车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为此建议政府根据我市财政情况,逐年提高专项经济补偿金额。

4、调整老年人乘车优惠方案

我市自2008年起开始施行韶关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免费乘坐市区内公共汽车的优惠政策,相比全省其他地级市,我市享受优惠政策的人群更庞大。目前我市老年人办理公交IC卡,每次充值900元,不限时不限次使用,金额消费完毕再次充值即可使用。为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流高峰期乘客,可以考虑调整老年人乘车的优惠方案,一是限制老年人公交IC卡的使用时段,在早晚客流高峰期不执行票价全免;二是限制老年人公交IC卡的使用次数,每个月限定消费金额;三是加强对老年人公交IC卡的年审,年审时办理意外保险,以减轻老年人乘车安全事故给公交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

5、适当提高公交司机待遇并改善其工作环境

大多数公交司机对薪酬不太满意,工资水平与本地区同行业同工种横向比较毫无优势可言,且工作压力较大,吃饭、休息、上厕所没规律,腰椎、颈椎病常见,而来自于社会各界尤其是乘客的不理解和责怪更令公交司机身心俱疲,导致许多司机更愿意跳槽到长途客运或私营客运等行业。为此,一是要适当提高公交司机待遇,加强激励机制建设。二是要改善工作环境。目前我市许多公交车终点站周边连公厕都没有,更别说司机休息室,驾车两小时休息10分钟的规定形同虚设,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与站点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商铺等协商,向公交车司机开放公用厕所,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开辟公交司机的休息场所。

6、积极推进智能公交项目

智能公交项目是我市重点推进的惠民项目之一,由中国联通韶关分公司与市政府合作。智能公交系统将信息通信控制、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科学集成,应用于整个公共交通系统,根据实时的交通数据,提供动态信息,实现公交车辆智能化调度,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智能公交包括监控和调度两个部分,后台人员可以根据监控信息利用无线网络进行实时的智能化调度,市民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及时了解交通情况,方便出行。

7、尝试开设水上巴士

参考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的经验和做法,设立水上巴士,白天用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晚上作为游艇进行三江夜游。我市市区三江六岸,为开设水上巴士提供了便利的自然条件。武江、浈江沿岸行政区、商业区密集,而下游北江沿岸则居民区密集,且靠近芙蓉新城,交通高峰期南北走向的车流量巨大,水上巴士的开设正好可以缓解市区交通的拥堵状况。市内河道行船的公交化,是推动公共交通多元化的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