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商业日益繁华,私家车拥有量迅速飚升,市中心多个路段行人密集,车流量日益增大,人车矛盾越来越突出。为避免车流和行人抢道拥堵,保障行人通行安全,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建议在市区人流量大或交通事故易发路段建设人行天桥。
一、我市加强人行天桥建设的必要性
(一)市区多个路段拥堵严重,需要人行天桥疏导
目前,我市市区有步行街、百年东街、南郊批发街等商业街,有大润发、益华、沃尔玛等大型购物广场,有中山公园、森林公园、矿山公园等休闲场所,这些休闲、娱乐、购物的场所常年人流密集,与之相关联的道路如解放路步行街口、和平路、风采路东河桥头、火车站曲江桥头、熏风路一市场路口、新华南路全民健身广场段等,车流巨大,且大多道路比较狭窄,人车争道现象突出,交通堵塞现象时有发生。以和平路为例,交通高峰期恰逢该路段和平路小学、机关二幼的学生上下学时段,与之相交的风度路步行街同样人流密集,导致人车抢道、交通拥堵严重。目前市区只有金康桥一座人行天桥,已无法满足市区人车分流的需要,为更好地发挥交通疏导作用,有必要建设更多人行天桥。
(二)部分交通事故易发路段,需要人行天桥保障行人安全
在车流顺畅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例如我市西河新华南路华泰花园路口的斑马线,因道路两边有沃尔玛购物中心、全民健身广场、矿山公园等,穿过马路的行人特别多,而该路段的汽车刚从新华立交桥上行驶下来,速度较快,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附近许多居民都认为,穿过新华南路沃尔玛段的斑马线仿佛是穿越生命线,须特别谨慎。在这类交通事故易发路段架设人行天桥,是众多市民的期盼。
(三)部分交通枢纽干道,架设人行天桥有益于提高通行效率
我市不少交通枢纽干道比较宽敞,大多是双向六车道,往来车辆时速较快,一般都可以达到60公里/小时左右,但由于全路段没有人行天桥,不得不设置大量的斑马线并配合设置红绿灯,从而严重降低了主干道路的通行效率。例如,我市的韶南大道连通马坝,与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这几年经过改造后,道路平整宽敞,车流量大,车速快。但由于道路两旁密布居民区,全路段不得不设置大量斑马线和红绿灯,过往车辆走走停停,通行效率甚至不如非主干道路。不少车辆为了避开红绿灯,绕道北江路行驶,韶南大道良好的通行条件得不到充分利用,变成了一种资源浪费。该道路只在韶冶门口有一座人行天桥,且已有数十年桥龄,因此需要增设多个人行天桥,提高交通干道的通行效率。
二、建设人行天桥的建议
(一)加强市区人行天桥的建设规划和论证
建议市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从桥型选择、桥址选择、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工程投资、施工难度、通行难度、景观要求等因素,形成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配合芙蓉新城的开发建设,建议将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纳入规划建设,以具前瞻性。
(二)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我市市区道路多为上世纪设计和建设,路面狭窄,交叉路繁多,建议以简约、精致的简易钢架结构人行过街天桥为主,结合城市景观特色,选择合适的设计结构,如悬挂式结构、承托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等。可以考虑为人行天桥设置顶(雨)棚、休息平台、长椅等设施,针对残疾人通行的需要加装垂直电梯或参照广州人行天桥的斜坡设计而非步梯设计。天桥建筑风格通常定位于“城市小品”,从属于城市建筑景观,不应破坏或影响现在或将来的城市整体景观,因此外观设计要求较高,须针对不同路段选型,并加强外观设计,融入地域特色,提高韶关城市文化品位。
(三)加强对行人的引导,提高通行使用率
人行天桥的使用率,与行人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不少行人懒于爬坡,宁愿横穿车流滚滚的马路,也不愿意多走几步从人行天桥过街。以金康桥为例,建成多年来,行人弃天桥而冒着危险穿行马路的现象每天仍在不断上演。为此,我市加强人行天桥建设,应加大对行人的引导,一是在建有天桥的路段,适当封闭路口不许行人穿越,让行人从天桥过越路口,实现人车分行;二是加强天桥的人性化设计,登桥楼梯不宜太陡以节省行人体力,设置斜坡方便自行车骑行者上下天桥,加盖顶棚遮阳避雨以吸引人流,配套升降机以保障老弱病残群体的通行权利;三是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市民的出行安全教育,减少“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人行天桥建设
参考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人行过街天桥建设经验,政府可以通过拍卖人行过街天桥广告牌位使用权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人行天桥建设速度。如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做到兴建人行过街天桥少花钱或不花钱、甚至赚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