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浈江小教支部 胡燕萍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自己的职责。而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其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创新欲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教师要善于激疑、释疑。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等话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句子学提问,先找出献血前和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再根据这些句子提问,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让学生在疑问中去探索,在不断探索中去创新、发展,从而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二、充分调动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像力是人们漫游科学的强劲翅膀。因此,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而“应试教育”下的分数至上和知识的标准化不断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在教育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例:学生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时,教师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标准答案是水。可以说这种扼杀学生想像力的行为是多么的让人痛心。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启发想象:“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我们怎样保护地球?”学生结合课本,联系生活实际,想出了一系列的好措施,有的建议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有计划地开采;有的建议保护好地球的水资源,不让其受污染;有的建议不但要保护好森林资源,而且绿化我们的家园;还有的建议采用高科技,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雷电光能,减少煤和电的消耗……这些想象建筑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情合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发挥教师榜样,做出创新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特别擅长模仿,而且学生接触频繁的教师便常会成为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若教师是一个颇具创新思维者,则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受感染。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如课文《落花生》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提出了一个辩题:“当今社会,你想做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的人还是想做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善于表现自己,张扬个性。”学生兴趣大增,讨论之声顿起,有的学生说要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善于表现自己,很自信。有的学生说既想有花生的品质,也想有苹果的勇气和自信,花生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苹果的自我表现和推荐也是值得赞赏的。可见,学生的理
四、优化教学氛围,营造创新气氛。
新课标主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新精神。而课堂气氛则是影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想法设法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思考,并迸发创新的火花。如教《草原》这课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找了几幅壮阔锦锈的草原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草原的迷人景色: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还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草原上会出现的各种声响:叭叭的鞭子声,得得的马蹄声,哞哞的牛羊声。在这声、色交融的图画里,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也和作者一起骑着骏马,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扬鞭驰骋,那该多好啊!
五、重视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应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入手,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逐渐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1、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如组词练习中的“一词多组”,填空练习中的“一空多填”,作文训练中的“一题多作”,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方式。2、突破常规思维。主张变异思维。如:“近墨者黑”,反向立意“近墨者未必黑”等等,这种反弹琵琶,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应该大力倡导,大加鼓励。3、突破固定模式,主张多元并举。一名成熟的教师,大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有的还会形成风格,形成流派。越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越多姿多彩。学生总有“常听常新”的感觉。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新课标教学中注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上一篇: 新课程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下一篇: 将哲理故事授课引入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