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区联合支部 朱红霞
摘 要:
在思想品德课课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哲理小故事,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让课堂教学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自觉自愿的参与进来,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运用哲理小故事进行教学,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二、理解知识 增长才智。三、培育情感 塑造人格。四、启迪思维 培养能力。五、画龙点睛 升华教学。
关键词:
哲理小故事 兴趣 理解 人格 思维 能力
参考文献:
《新课程教材与教法》、《思想政治教学》、《政治》等
正 文:
对思想政治课,有的学生认为空话连篇,没什么现实指导意义;有的学生即便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仍觉得它晦涩难懂。的确,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具有理论抽象,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我们的老师再将它上成纯理论讲授课,学生自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更不会有什么深入的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哲理小故事,就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使课堂教学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自觉自愿的参与进来,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授课时如果开头能以新奇的刺激,必定可以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哲理小故事,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如在导入《家温馨的港湾》时,讲了这么个小故事:一天,有个醉汉醉倒在街上,一个警察走过来扶起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个富翁。警察对醉汉说“先生,我扶你回家吧”。醉汉说:“家,家在那里?”,警察指着前面一幢两层楼的豪华住宅说“先生,那不是你的家吗?”,醉汉说“家,那不是我的家,它不过是用钢筋水泥做成的房子”。“在富翁眼里为什么家不过是钢筋水泥做成的房子呢?”,“这个哲理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学中来,为课堂教学做好的铺垫。导入《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时,我讲了这么个小故事:时光倒流到1000万年前,上帝花了六天的时间,重新造好了天、地、日、月,造好了山川河流……,造好了各种动物,并嘱咐它们好好生活。就在上帝准备离开的时候,动物们全跪在地上求上帝:“上帝呀,请你把它们全消灭吧。”问:“你们知道动物们求上帝消灭什么吗?”,学生马上兴致勃勃地议论起来。最后揭露答案:“动物们指着远处森林正在玩耍的猴子,要求上帝消灭它们”。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扣人心悬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顺利将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比如:导入《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时,讲了《生命的最后三件事》;导入《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时,讲了《枯木存在的理由》。讲故事过程中,由于老师声情并茂,挥洒自如的讲述并巧妙地设计合理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小故事中的大道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理解知识 增长才智
在中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懂得中学生虽然可称为“小大人”,逻辑思维正在发展,但他们的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感性思维非常丰富,他们仍然无法接受深奥、复杂的理论知识。再加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强,容易对理论知识理解为空头大道理,与实际脱钩,学而无用。而哲理小故事背后,隐藏着无穷的思想和智慧,它能将课本中枯燥、单调的理论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抛开理论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感悟。例如:在学习《不忘父母养育恩》时,我讲了《可爱的骆驼妈妈》,让学生明白:在这尘世中,我们的心灵被岁月磨得粗糙和麻木。但骆驼妈妈的纵身一跃,让人把生命看得无比沉重。谁说只有人类才有人性的光辉!珍惜母爱,母爱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永远不会枯竭。在学习《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时,讲了《绕自己的房了跑三圈》,让学生明白:其实任何事都不会使你生气,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想法,你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也可以让自己痛苦,只要我们懂得如何调节情绪。这些富有启发性小故事意蕴隽永,充满睿智,不仅让中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还能照亮学生心中的困惑,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开启学生的灵感,获得灵光闪现的某些启示。
三、培育情感 塑造人格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小故事可以启发无数个心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同时渴望交往,渴望友情,渴望关爱,渴望接触社会,但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控力较差。哲理小故事的大道理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比如为了让学生懂得:“笼中的金丝雀,尽管它们锦衣玉食,却怎么也飞不高;温室里的花朵,尽管他们美丽动人,茁壮成长,却经不起暴风雨的横扫。”的道理,通过讲《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如果我们习惯了在舒适的环境里沉浮,却不曾感觉到危险的悄悄降临,等到对灾难有所觉察时,早已晚了。一个小小的哲理故事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也不能成为我们对外炫耀的资本,更不能成为我们坐享其成的理由。作为未来的一代,我们更应懂得现在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我们要凭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去为自己创造未来。现在的社会是物欲横流的社会,钱权交易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容易引起学生追求享乐、追求名牌、盲目摆阔、攀比。通过《金钱背后的故事》告诉同学们肩负祖国未来发展的大任,要学会抵制各种诱惑和陷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绝不做金钱的奴隶和机器。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做人。通过《拼出正确的世界地图》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
四、启迪思维 培养能力
讲哲理小故事不光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会联想,学会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如何从一个哲理小故事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学会将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理论学习联系起来,学会将生活经验迁移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如在学习《走出自我豁达待人》,利用《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故事设计以下问题:(1)长老以自己的背做小和尚的“椅子”,用意何在?(2)长老后来为什么没有追究小和尚的责任?(3)谈谈你对小故事的看法。在学习《与诚信结伴而行》,利用《善意的谎言》设计两个问题:(1)医生该不该告诉病人实情?(2)医生撒谎是不是不诚实的表现?通过对哲理小故事进行设问,创造思维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经过探索讨论分析,学生八仙过海,努力寻求最佳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感悟生活,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画龙点睛 升华教学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一堂好课有着同样的道理,良好的开头不等于成功的全部,结尾的失败也将导致功亏一篑。课堂结尾虽然只有三五分钟,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灵活处理这一环节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哲理小故事结尾,既能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思,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道理,深化所学的知识,又能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浓烈的情感氛围中深受鼓舞和教育,产生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如在学习《自信》,我讲了《郑人买履》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一个不自信的人,即使他很富有、地位很高、头脑很聪明,生命也会暗淡无光,难免失败的命运,不是别人打败了他,而是自个儿塌了台。让学生反思中认识生活的乐趣与生命价值。《鲶鱼效应》让学生学完竞争后,明白我们人类要生存,就要有斗志,就要勇于面对竞争和挑战。生存中的竞争,也是前进的动力。通过哲理小故事结尾,即能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再一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分析生活现象,分析身边的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总之,对于小说来说: “没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没有故事的课堂也必定是缺少活力的课堂” 。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善于把哲理小故事这种很棒的教育资源巧妙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定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