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会员天地>园丁之家

初中英语教师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3-04-22 14:52:21

韶关市第四中学  谢寒芳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学一直以来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来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语言形式进行,机械划一,忽视语言的交际应变性和得体性。任务型语言教学则要求教师改变课堂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创设有利于习得语言的条件,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各种活动,通过语言做事来掌握语言。因此,实施任务型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Step out of the lime light (Rivers p9)。本文就以本人在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转变的体会和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角色、中心、转变。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 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即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learning for doing),在用中学(learning by doing),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作为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师这一角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教育教学上的组织者、设计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任务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和鼓励者,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

1、基本的任务设计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语言意义和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单纯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建构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的需要选择其感兴趣的和实用的话题,并设计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例如,选择“购物”(shopping)的主题,并设计出“开列购物清单”、“讲价”、“写网上购物指南”和“介绍购物经验”等任务。

2、教师应具备有基本的任务操作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增强,教师不能再按照课本和教案传授知识,他们必须从“演讲者”变成“交流者”,学生开展“语言活动”的导演和任务完成的评价者。教师必须掌握各种基本的任务,课堂评价手段才能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能力、智慧、技巧、潜力、态度和品格等做出客观和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并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走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误区。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这种课堂模式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不少教师把完成一项转换练习、回答问题、和对语言规则的归纳教学认为任务。在设计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容易走入两个偏差:一是教学设计表面上是由任务组成,但“任务”本质上还仍然是语言训练练习,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没有体现出真实性和交互性;二是为做事而做事。“任务”只是让学生自由地完成喜欢做的事,课堂教学松散、低效,无目标,只是部分人参与,且语言运用的质量不高,大多数人只是看热闹,“任务”没有体现出是学习、理解、体会语言后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让学生用英语来做事,这并不是排除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不主张把语言知识尤其是语法规则的讲授提到不应有的高度。现以一段教学实例加以分析:(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

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T: (Show a picture)

This is a picture of Tommy’s room.

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room. Look at it carefully and answer my questions.

T: Now, who can tell me where’s Tommy’s backpack?

S1: It’s under the desk.

T: where’s the pencilcase?

S2: It’s in the backpack.

T: Where’re the books?

S3: They are on the sofa.

T: Where are the toys?

S4: They are on the dresser.

(The teacher show another picture of a room)

T: Now, who can tell 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pictures?

S5: In picture 1, the backpack is under the table, but in picture 2, the backpack is on the table…

上述课堂活动形式在目前英语教学中使用十分普遍,这种形式常被许多教师理解为“互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因为从表面上看这种活动形式下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参与率较高,而且整个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其间也有一定量的信息传递。但是,这种活动形式是“葵花”状,教师是“花蕊”,学生是四周的“花瓣”。(见下图)

从上图不难看出,整个活动的主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不问,学生不答,而且学生回答的内容往往是教师期望和预料的。因此,这样的课堂活动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的互动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爱动脑筋,勇于创新的天性。它不是一种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

四、教师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实现角色的真正转变。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新型的“互动性课堂教学”(interactive classroom performance)Wills指出“语言的的互动是一种合作活动”它包括建立一个由发送器、接受器和语境三者构成的三角关系。(Wills 1981:29 46-47)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信息在发送器与接受器之间的互动不是单向地从教师向学生传递(即教师是发送器,学生是接受器),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以教师为始发点,在师生之间交互传递,这不是真正的互动性课堂教学。真正的互动其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以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可以用图表解释如下:

 

 

 

 

 

 

 

在这种多维互动中,教师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这种关系体现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角色可以概括为:1、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和呈现者。2、教师是任务的组织者和辅导员。3、教师是任务的参与者和促进者。4、教师是任务的观赏者和评价者。下面同样以(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的课堂实例来体现教师在新课堂中角色的转变。本单元主要以学习方位介词in/on/under等介词的用法和能准确地表述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下三个小任务(Task1-3)和一个主任务Task Four来实现教学目的。

Task 1

任务:Find the difference

目的:复习表示日常生活用品的英文名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材料:TommyMary房间的图画,句型示范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2人小组。

操作过程:

 

 

 

 

1、            教师分别挂出Tommy房间和Mary房间的图画。

Tommy’s room

Mary’s room

2、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调查表格。(如下图)

Things

Picture 1(student A)

Picture 2(student B)

backpack

 

 

pencil case

 

 

books

 

 

keys

 

 

3、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填好表格。

4、教师收回表格,检查正误。

以上活动体现了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和呈现者,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是任务的评价者。

Task 2

任务:Guess where the thing(s) is/are?

目的:学习介词和介词短语,丰富学生的想象,并调动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材料:文具数个,示范句型。

活动形式:全员参与。

操作过程:

1、教师用布将一位学生的眼睛蒙住,然后迅速藏好某个文具。

2、            请哪位学生用:“Is it under…?/ Is it in…?/ Is it on…?”“Are they on…?  Are they in…? Are they under…?”等句型猜测所藏文具的具体位置。每位猜测者限猜三次。

3、其他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Yes, it is.Yes, they are / No,it isn’t. No,they aren’t.”的回答。

4、全班评出“小机灵奖”若干名,以资鼓励。

在本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教师对学生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

Task 3

任务:学生找出Tommy房间物品的准确位置,并根据语言信息画出Tommy房间的图画。

材料:Tommy房间示意图。

语言技能: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活动形式:两人小组。

操作过程:

1、教师准备有Tommy房间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找出物品相应的位置,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The book is on …The balls are under…”句型写一篇介绍Tommy房间的短文。

2、学生A把自己的短文念给学生B听,学生B根据听到的信息画简画。

3、学生B把自己的短文念给学生A听,学生A根据听到的信息画简画。

4、学生A和学生B交换简图,并与自己所画的简图相比较,核对自己是否有表述不当或对方有画错位置的地方。

5、学生A和学生B把自己写的短文与对方画的简图一起交给教师,教师作出等级评定,并提出修改意见。

6、教师布置任务,通过学生的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目标语言。充分体现了wills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原则。

Task 4

任务:listen and draw

目的:复习有关家庭摆设的词汇和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

材料:水彩笔、白纸、录音机。

活动形式:3——4人小组。

操作过程:

1、教师布置任务:学校要演出著名童话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导演想请学生帮助布置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房间。请学生听导演的一段录音,小组合作设计舞台布置草图。

2、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然后放三遍录音,学生3——4人合作完成画图,并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各种摆设涂上颜色。

3、收集各小组的图画,根据物品摆放的正确性,色彩的协调性,设计的美观性,评选出“最佳舞台设计”并展出其设计图。

(此任务是主任务,又称综合性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所学知识起到一个“升华”的作用,充分体现了Willslearning for doing原则。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是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者)

五、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反思

实践证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班级人数多,组织活动的时候,要控制好全局也不是那么容易。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时,如何在任务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而设计出既有真实性,交际性,又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任务,使学生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形成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这有待教师全面理解正确把握任务型教学,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

200410

参考文献:

1.                 David Nuna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with Go for it. Sep. 2002.

2.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4.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5.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年第六期

6.                 《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4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