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理论研究

我国政党关系和谐视域下的政党自身建设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3-04-22 11:43:00

时间: 2012-04-12 | 文章来源: 民革广西区委会

 

要: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政党关系和谐是政党关系中的一种良好状态或思想状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和保障。新时期,我国的政党关系和谐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需要在不断完善执政党建设体系的同时,以理论建设做先导,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将各民主党派多年来在履行职能、自身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升华,上升到规律层面,在政党关系和谐视域下促进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使之积极参与到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

关键词:政党关系 和谐 内涵 保障 建设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胡锦涛同志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他同时强调:“巩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本文探讨政党关系和谐与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问题。

一、中国政党和谐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五一”口号的提出,奠定了我国政党和谐的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我国政党和谐的重要里程碑!

(一)我国政党关系和谐的发展

什么是政党关系?从国内政治角度看,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内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从政党本质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政党关系是在一定的国家与社会之中,各政党在争取、执掌、参与或参加国家政权的政治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是政党政治实践与政治力量对比的结果,这种关系是一种相对的静态平衡,更是一种动态的发展。2

什么是政党关系和谐?政党关系和谐,或和谐的政党关系,需结合对政党关系与和谐的理解。从文化上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人伦和谐与天人协调。几千年来,和合思想已经深深贯穿于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和辩证处理之中。所以,中国在经历了清末民初政党林立、混乱纷争和此后的国民党一党专制、万马齐喑的黑暗岁月之后,必然要寻求一种符合中华民族心理、体现中华民族“和合”理念的政党制度。从历史发展来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共同愿望,挑起全国性内战时,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已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和谐因素。中国社会的各种政治力量便纷纷聚拢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一个真正安宁、民主、和谐的社会。正因如此,为了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在19484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与各民主党派等筹备召开新政协、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时,便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以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政党关系和谐,或和谐的政党关系,是诸多政党关系中的一种,而且是政党关系的一种良好状态或理想状态。这种关系是在政党围绕执掌与参与国家政权、社会管理等政治实践过程中,政党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关系状态。

(二)中国政党和谐的本质特征

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政党关系的一种良好状态或理想状态;从性质上看,这是一种积极的政党关系。要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对各政党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是各政党要相互承认、尊重矛盾与差异,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与差异,这是和谐的基础;没有差异便不存在政党关系和谐问题;二是各政党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与政治认同,比如对现有国家与政治制度的认同、共同的政治目标等;三是各政党要有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游戏规则”,这种规则既包括宪法与法律等法律规范,也包括政治制度、政治契约、社会规范;四是政党关系和谐有一个程度问题,合作大于竞争与冲突,而冲突不能冲击共同的政治基础,否则就会导致分裂;五是政党关系和谐应是过程和谐与结果和谐的统一,各政党要配合得当、优势互补、共享政治发展的成果,实现政党政治功能的优化与合理化。总之,政党关系和谐的本质应该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配合得当、各尽所能,功能优化、利益共享,各得其所、彼此满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和谐的政党关系能够促进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协调、高效发展,同时也能够保持与促进各政党的协调发展;而不和谐的政党关系,却会增加内耗、扩大政治冲突、耗费社会资本,阻碍和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协调和高效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政党的自身发展3

二、政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和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的政治关系,和谐的政治关系需要发展民主政治。政党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和保障。政党关系和谐是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属性,多党合作制度为正确处理我国政党关系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规范。加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保持和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有利于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参政党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因此,只有政党关系和谐,才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和谐的政党关系。

政党作为一个集团或者是利益、阶层的代表,关系和谐就是一个利益共享的均衡机制。这和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共享”的提法是一致的。政党关系和谐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汇聚人心,凝聚力量。从政党关系的角度看,在已确立的政党制度框架内,各政党都有施展抱负和发展进步的条件和机会,各政党之间的矛盾和其他矛盾等得到正确处理,政党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忠实工具,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从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角度激发社会活力,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就是畅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既尊重多数又兼顾少数,既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广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使各方面的政治诉求、利益诉求都能得到有序的充分表达,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包容性和真实性,实现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时,充分发挥参政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基础。

三、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促进政党关系和谐

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相比,执政党建设理论已经形成比较完整和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而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对参政党建设的规律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参政党规律的认识和了解处于比较初步的状况。如参政党理论滞后问题,组织建设不规范问题,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因此,参政党实践的发展需要以理论建设做先导,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需要将各民主党派多年来在履行职能、自身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升华,上升到规律层面,在政党关系和谐视域下促进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使之积极参与到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认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先导

针对这些情况,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首先,要增强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充分开发参政党的职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代表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为社会的政治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为执政党决策提供不同的意见,这正是参政党和多党合作存在的意义。因此,民主党派成员一定要增强政党意识。对我国的各民主党派而言,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应该包括:接受中共领导的意识、多党合作的意识、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的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意识、政党组织和政治行为规范化意识等内容。同时,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充分认识参政党利用组织机制有效吸纳、疏导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使分散的个人利益理性化、系统化的作用和社会责任,认识参政党帮助执政党进行政治整合的政党价值,切实提高作为“参政党”的自觉意识。

其次,要积极探索有党派特点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既要避免与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趋同,如从中共的“执政兴国”派生出民主党派的“参政兴国”;也要避免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趋同,需充分利用各自的政治资源和优势,结合各自的历史传统和各自的党派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再者,要努力营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推进理论创新;对民主党派成员的教育要积极引导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在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时代特点和成员特点,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思想工作的实际。

(二)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根基,根基牢固,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组织体系健全,才能提升参政的实力和水平。

加强组织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参政党的领导班子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参政党全党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参政党全党是否和谐。因此,实现参政党内部和谐的关键是领导班子和谐。领导班子率先实现了和谐,就能为参政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榜样,有力促进参政党的内部和谐。因此,选拔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民主党派领导骨干和新一代代表人物,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关系到民主党派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党派换届后的民主党派领导骨干都具有坚定敏锐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渊博的知识和统筹协调的领导才能,然而新班子成员之间的磨合尚需时日。此时需迅速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 使领导班子成员充分了解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历史进程,充分理解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成因,进一步熟悉党派各项职责和履职范围,充分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与高尚风范,把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同时,还可以转换视角,把核心人物的培养与优化参政党运行机制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机制来造就人才,达成培养机制与工作运行机制的和谐,进而促进政党和谐。

其次,加强组织建设应该做好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这一方针从1983年起,经过6年的实践,于1989年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但是当前社会分化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人员流动加快,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身份越来越模糊。而民主党派则普遍存在成员老化和政治代表上逐渐趋同的现象,有的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逐步萎缩。参政党成员构成如何与当代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持自己的特色来吸纳新的社会力量,这些成为涉及民主党派生存的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能使各民主党派在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清晰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更能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从而更具代表性,更具特色,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体制外政治势力的崛起,稳定现有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因此,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坚持“三个为主”的基础上要适当突破,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在保持和发展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进步分子进入各民主党派,以扩大社会基础。

(三)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要以制度化建设为保障

加强民主党派制度建设,建立一套适合各民主党派自身特点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和机制,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规范参政党的参政行为。只有加强了制度建设和建立了工作机制,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加以提炼和归纳,以制度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才能使参政党的工作更加规范有效,使我国的政党制度更加巩固完善。由此,才能确保政党关系长期可持续的和谐。

首先,加强与基本制度相配套的具体制度建设,为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的建设。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框架。但对于一个成熟、完善的政党制度来说,仅有基本框架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与之相匹配。为此,我们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国多党合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新机制新方法,并着眼于建立、完善一整套与基本制度框架相匹配的具体制度,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健全,程序更加规范,为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提供制度上的保证。这些配套制度包括:一是参政议政通报制度。参政议政通报制度更好地促进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参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调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形成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二是参政议政调研制度。各民主党派发挥“人才库”和“智力群”的优势,通过认真深入的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并进一步加强同中共党委和政府研究室的沟通,达到资源互补,成果共享;三是参政议政信息制度。从硬件来讲,应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为依托,配好配齐办公自动化的全套设备。从软件来讲,应建立各种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报送、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等一系列规章和制度。从而发挥硬件和软件的综合优势,为民主党派更好地参政议政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四是参政议政培训制度。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能全面提升参政党的整体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培训需突出重点,突出统战特色;五是参政党重要内外事活动制度。在建立健全对内交流、对外交往制度的同时,民主党派需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努力营造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其次,加强代表机制建设,为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提供机制保障。第一,应该建立健全参政党与其代表对象的联系机制。各民主党派只有首先与自己所联系的群众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履行代表的职能,也才能在参政议政中提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提案和建议;第二,应该建立健全利益综合机制。了解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只是第一步,由于了解到的那些各种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还只是原始数据,因此,各级参政党组织还应该把这些原始数据通过分析研究,进行整合和归纳,整合具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党的主张和建议,从而能够在参政议政时,使本党的建议能够进入政治系统,实现具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第三,应该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当前,我国民主党派在信息反馈功能方面还比较弱,社情民意的反映没有“回音”。各民主党派应该通过各种媒介,将民主党派所联系的群众的利益要求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而实现的状况进行公布,及时反馈社情民意的实现状况,形成信息沟通在群众、代表、政党间的良性循环。因此,民主党派代表机制的健全不仅能促进其参政能力的提升,更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与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1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7-13.

2刘红凛.政党关系和谐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J].理论探讨 2007,(3).

3刘红凛.政党关系和谐的基本内涵与当代要求[J].理论探讨,2007,(4).

 

                                                           (黎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