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韶关大事记
序
玉兔回眸,粤北三江晖千里;金龙飞来,南岭韶城锦万重。
岁月如歌。当玉兔活蹦乱跳离我们远去的时候,金龙又迈着矫健的步伐匆匆而来。
2011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年,是韶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年!
这一年,是韶关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一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万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76.6%和77.5%。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3%。“双转移”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双优”。
这一年,是韶关城乡建设成效显著的一年。老城区改造顺利进行,芙蓉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广乐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加快,市到县公路全面达到二级以上水平,镇通行政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底化,北江航道韶关段通航标准和续航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71.5%。
这一年,是韶关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一年。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及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市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各项文明创建活动成绩突出,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深入开展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率先在全省山区市中普及15年基础教育。
这一年,是韶关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的一年。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60元,五年平均分别增长10.9%和12.8%,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这一年,是韶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年。由韶关精心打造的大型交响声乐套曲《中国之路》登陆广州大剧院,在省城人民中引起强烈的反响。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主会场在韶关成功举办,展示了韶关旅游文化事业的雄厚实力和勃勃生机。
本年度《韶关大事记》,收录了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报告,记载了本年度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辞旧迎新,我们心潮澎湃。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务实创新,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韶关而努力奋斗!以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新一届市领导名单
中共韶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单
书 记:郑振涛
副书记:艾学峰 林耀明
中共韶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共11名,按省委批复为序)
郑振涛 艾学峰 林耀明 陈向新 张志才 段宇飞
赖日先 肖怀跃 李建华 许 红(女)陈 波
中共韶关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名单
书 记:赖日先
副书记:于莉莉(女)王德义 张立江
中共韶关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共9名,按省委批复为序)
赖日先 于莉莉(女)王德义 张立江 覃 峥(女)
黄光明 谢 斌 叶远军 翁良方
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一号)
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2年1月11日依法选出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主 任:郑振涛
副主任:李石保 林平杰 杨小明 徐紫玲(女)张 平 王青西
秘书长:江少强
委员(27名,按姓名笔划为序):
于莉莉(女)王东明 王剑兰(女) 邢 丽(女) 朱光华 刘伟辉
巫育明 李军前 李志斌 李志新 杨日葵 何传国
张红伟 张建华 陈早霞(女)陈建平 陈绍球 陈 曦
郑佳树 徐 新 黄其振 梁丽芳(女) 彭和跃 傅时大
曾旭源 曾庆根 潘 穗
现予公告。
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2012年1月11日
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二号)
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2年1月11日依法选出:
市 长:艾学峰
副市长:段宇飞 兰茵(女,畲族) 尚伟 邹永松 孔云龙 李安平
现予公告。
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2012年1月11日
政协韶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名单
主 席
李 飞
副主席(共8名,按省委批复为序)
王伟阳 贝抗胜 何伟青 刘大济 王乙未
邓建华(瑶族) 林 嘉(女) 张文铭
秘书长
陶学权(壮族)
常务委员(共67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文涛 王晓梅(女)王碧安 邓丽燕(女,瑶族)邓丽霞(女)
龙安生 卢春燕(女)卢德基 叶 纬 成绍强
吕志玲(女) 朱兰高 朱贵平 刘素云(女) 关山雪
许明昆 许绍奔 苏胜芳 李步德 李灿东
杨应满 肖勇生 吴 斌 吴树达 吴楚峰
何新文 邹喜作 沈妙光 宋良锋 张 莉(女)
张从真 张立江 张红娟(女)张济民 陈少梦
陈达豪 陈如双 陈应华 陈耀宇 范雪珊(女)
林典来 林炜东 林柱育 欧阳翰 罗元月
罗伟明 郑楚杰 胡列峰 胡保平 胡湘泉
钟 曦(女) 骆海斌 顾光荣 黄 挺 黄颂华
曹俊哲 梁灼林 释传正 曾 峥 赖佩养
雷为有 詹三毛 蔡红燕(女) 黎宏照 黎启民
颜吴余英(女)戴经国
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
韶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名单
(2012年2月29日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任命刘卫东为韶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任命胡书臣为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任命钟裕荣为韶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任命曾风保为韶关市教育局局长;
任命张才明为韶关市科学技术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地震局)局长;
任命赵卫东为韶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任命李安平为韶关市公安局局长;
任命张立江为韶关市监察局局长;
任命龙勇文为韶关市民政局局长;
任命周正祥为韶关市司法局局长;
任命林嘉为韶关市财政局局长;
任命温新才为韶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任命刘杰为韶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任命张中坚为韶关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任命梁韶灵为韶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任命谢天友为韶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任命马水源为韶关市水务局局长;
任命李卫忠为韶关市农业局局长;
任命郭先桂为韶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
任命何正平为韶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任命邓小杰为韶关市卫生局局长;
任命邓阳秋为韶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任命凌振伟为韶关市审计局局长;
任命林岚为韶关市外事侨务局局长;
任命刘德泉为韶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任命何著东为韶关市体育局局长;
任命潘萌为韶关市统计局局长;
任命刘伟聪为韶关市物价局局长;
任命罗育平为韶关市林业局局长;
任命吴建文为韶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任命李晓林为韶关市旅游局局长;
任命许险峰为韶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任命周伟源为韶关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
任命高冬瑞为韶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7至2011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严重自然灾害,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十二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各项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一、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改善民生成效显著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预计数,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4.4%,第三产业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14.4︰46︰39.6调整为2011年的13.8︰42.7︰43.5。人均生产总值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五年年均增长13.4%。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2.7%。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9%,占全市比重比2006年提高6个百分点、达49%。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9亿元、增长18.9%,五年增长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3.1%和18.8%。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五年新增3万多户。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4.9%。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市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超过60%,比2006年提高6.6个百分点。五年来,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市政府承诺办好的44件实事基本完成;基本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9万人。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2%,“零就业家庭”户数实现动态归零。实行新农合、新农保、城居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各种从业人员、惠及各类群体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比2006年翻一番。社会救助、慈善公益、残疾人事业和老龄事业加快发展。五年来,共救助受灾群众211.1万人次,帮助灾民重建住房8511套;54.6万人次享受低保待遇,发放医疗救助金救助13.4万人次,2.8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35件,建成保障性住房5581套,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任务。启动了原曲仁矿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3.3万户贫困户、12.9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的脱贫标准,分别占总数的87.9%和89.6%,35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上一篇: 2013年韶关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