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2018年市政协大会集体提案:关于推动我市特色小镇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8-12-10 17:11:00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韶关市政府更是看到了特色小镇建设在促进地方发展上的推动作用,及时的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3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从而达到这些特色小镇“全镇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旅游新格局。但经我们走访调研发现,我市的特色小镇建设进度缓慢,缺乏科学整体规划,存在着不少凾待解决的问题,急需采取措施实现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来降低特色小镇建设发展障碍,推动其快速发展。

一、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镇缺乏特色。目前,我市大部分特色小镇建设,主要以自建的农家乐、小农场、乡村观光为主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小,经营理念狭窄,缺乏统一规划,产品设计跟不上游客的需求,特色镇缺乏特色,存在资源相似、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旺季拥堵、淡季箩雀、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
  (二)现行政策制约发展。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农田和林地,但是目前我市土地规划调整进度缓慢,严重拉长特色小镇建设周期。旅游产业发展用地属性不明确,文化旅游用地又偏向商业用地,存在成本高、年限短等问题,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项目开发受阻碍,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受制约。可以说,土地类型问题、用地指标问题、配套建设用地问题、农业地审批问题等发展用地问题,成为阻碍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休闲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缺失,企业融资存在困难,休闲农业的土地、房产等难以进行抵押贷款。另外,项目报批手续难办理。乡村旅游的建设项目介于各部门审批权之间,办理主体难定,手续办理复杂。
  (三)项目建设与市场运营脱轨。农文商旅产业的开发和管理,特色小镇的建设涉及行业多、资金大、工期长,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但从目前投资和项目的带动来看,推动主体还停留在政府层面,特色小镇建设依赖财政资金扶持,部分小镇建设更是输血式扶持,缺乏造血式创新发展。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市场作用没有发挥,企业入驻少,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四)基础设施旅游功能弱化。近年来,韶关市在扶贫开发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偏远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严重滞后于游客实际需求,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卫生站等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存在条件差、卫生差、管理差、层次低,很难留住游客,严重影乡村旅游发展。
  (五)产业化经营人才缺失。韶关特色小镇大部分都是政府主导,在农村农业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打造、农村商业运营、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把握力不足,更是缺乏专业的引导。其次,特色小镇多半以自建农家乐、乡村观光园为主,个体散户经营居多,具有地方特色企业缺失,更没有值得信赖的团队领头人,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做大做强;另外,专业导游和接待人员缺失,更没有把小镇故事讲好的能手,服务意识淡薄,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六)农文商旅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的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特色不够明显,休闲农业项目也是主要停留在提供游客观赏、品尝、采摘的层面,体验农耕、文化娱乐、乡村风情的元素极少,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特色小镇农文商旅融合程度总体较低,尤其是旅游、农业、商业运营中的文化含量总体较低,文化尚未成为农业、商业、旅游产业附加值提升的重要驱动力。精品、叫得响的品牌项目难以形成。

二、对策建议

(一)领导予以高度重视。建议韶关市政府成立我市特色小镇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组建,发改、国规、住建、商务、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组成,负责统筹规划我市特色小镇发展的相关事项。同时,各县市(区)政府参照成立县一级领导小组。重点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并将特色小镇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予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和同步建设。
  (二)切实抓好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上要注重三方面:(1)塑造风格,城镇必须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风格,就是一个地方的脸谱,有特色才有灵气,才有生产力。建议:在规划时,要适度超前,改变布局呆板、形式单调、千镇一面的局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小镇群落,做到“形态各异,各有千秋”。在建设时,单体设计不但要有造型意识、立体意识、整体效果意识,还要有色彩意识、文化意识、环保意识、园林绿化意识。要通过小镇的环境与文化的熏陶加快农民向市民的全方位意识转变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使更多的人体会到特色小镇比农村在生产、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的优越性,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观念得到改变,在凝聚人气的同时激扬灵气。(2)注重效果,小镇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特色镇,必须注重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的协调与均衡,兼顾各方面的利益。(3)坚持正确小镇文化定位。或以历史文化模式,或以产业优势模式,或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模式,或以几种资源配置复合模式等等,找到一个准确的特色小镇发展文化定位,使特色小镇建设具有明确发展方向,和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我市土地流转机制,切实保障建设发展所需用地,并解决配套设施用地。对农业、科技、财政、金融相关政策进行整合,实现一篮子解决。制定有关金融扶持政策,采取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农文商旅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改革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
  (四)整合力量做精做强。特色小镇建设既需要雄厚的资本、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跨界经营的经验,也需要熟练掌握现代高科技的应用以及有效对接的资本市场。所以建议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进一步整合政府、资本和市场的三方力量,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特色小镇内部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小组”,作为统筹建设的重要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核心投资主体,可以是村镇股份制企业、可以是当地龙头企业,还可以是外来投资企业,甚至可以是一个商会协会组织。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外来的优秀人才,可以采取组团引进和单个引进的方式进行人才集聚;另一方面,以培养本土队伍为主,鼓励和扶持农民创新创业。构建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机制,领办当地合作企业和带领村民集体致富。建议借鉴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袁家村在领头人原村支书郭裕禄带领下脱贫致富的成功例子和台湾休闲农业和民宿业发展经验。
  (六)强化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特色小镇能否持续发展,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极为重要,一是建议针对第一产业如种植业、林业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对第二产业的产品加工和精心设计,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产品,使产品具备多样化、多功能化,更具观赏价值。切实提升餐饮、住宿、交通、旅游产品等第三产业服务水平,对一二三产业进行有机整合。二是充分挖掘和汇集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讲好民俗故事,充分利用好农田景观,生态环境、农耕文化等特色农业资源,让城乡居民的休闲从单一的观光向自然常识普及教育、体验拓展等方向转变。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养生、休闲、消费等元素的融入,强化游客的参与性,突出休闲体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