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会员天地>园丁之家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3-04-22 15:23:46

韶关市执信小学  民进浈江小教支部    胡燕萍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而且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核心地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把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问题归纳为思想品质问题,从而出现认识误区。实质上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或受到刺激、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心理学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因此,综上所述的客观现状,都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抓紧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务必受到重要关注,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难怪心理学家提出: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竞争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自身,提高素质

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一名好教师应当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因为,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交给了他。这位同学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促进了自尊、自信的增强。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在进行教育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其中,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素质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心理教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是人的心理的差异性的生动写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人尽皆知的育人道理。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一名队员都像一把锁,要想找到开锁的钥匙就该研究他们的心理与个性特征。

三、真诚待学生,设身为他想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四、注重实践,以活动为主

开展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因为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目前,虽然不少人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它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融入自然、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落到实处。

五、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提高少先队员智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