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会员天地>园丁之家

引导学生反思的空间点阵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3-04-22 15:09:47

民进武江区联合支部  朱红霞

 

  要:

所谓反思是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学习效率应从下面几方面去做:一、激发学生反思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反思。 二、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反思。三、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反思。

关键词:反思、反思能力、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新课程教材与教法》、《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政治》等

 

  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说得就是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处事中要善于思考,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讲述的是质疑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质疑的深化和目的,两者相互作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从而,就会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可见,懂思考、会思考、爱思考无疑是学习进步的“助力器”。我们人脑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有一种思考叫反思,反思又称反省、反映,是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是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杜威强调:反思是理智行为的标志,能促使问题有效地解决及改进学习的效果。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做:

一、激发学生反思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向导。兴趣一旦被激发,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能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要想激发学生反思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深深体会到反思的好处。老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尽量留出几分钟时间,创设学生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引导反思。对那些结合实际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予以肯定,对当事人予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来有所学,学有所思,思有所获。” 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反思热情。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反思能帮助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校正学法,纠正偏差,减少负积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在情感的基础上刺激学生反思的热情。如在教学中可以经常以微笑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看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等等。老师亲切和蔼的态度,既让学生放松心情,又让学生感觉自己倍受关注,自尊心、自信心容易树立起来,敢大胆回答问题。通过营造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诱发反思动机,调动反思的兴趣,优化反思过程。

二、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反思

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反思能力,必须在了解反思过程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具体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方法有:(1)自我提问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学习过程和课后练习中,比如“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去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持之以恒,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2)自我总结法。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比如引导学生经常反思:“通过这次学习或练习我掌握了什么?”“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我现在的答案全面吗?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呢?我要怎样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分析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新课结束时或学生在家复习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今天的课我掌握了多少?能力得到提高了吗?思想觉悟是否得到提高?”(3)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教师可以围绕一节课或是某一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反思:“今天的课学了什么知识?我懂了多少?”“今天作业中哪些题不会做,原因是什么?经过思考解决了吗?”“今天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明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今天的内容有什么联系”等等。自我评价的开展,让学生随时看到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让学生在反思自己学习的进程,重新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自动力的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贯穿反思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上课前、上课时、下课后都会反思,懂反思,想反思,爱反思;既对概念有反思,也对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有反思……。反思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反思能力自然提高,学习能力也将逐步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反思

1、引导学生在“探索新知”处反思

学习“新知”中反思是指对当前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例如:在学习“社会公平”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探索一:什么是公平?你认为社会公平应该是怎样的?探索二:我们的社会公平吗?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的社会有不公平现象吗?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探索三:现在社会为什么需要公平?你知道政府采取哪些措施让社会趋向公平。探索四:中学生应怎样树立公平合格意识?前三个问题的设计需围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各方面分析”,最后一个问题是在前三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刚开始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时,脚踩西瓜皮,踩到那就滑到那,想到什么说什么。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共点呢?你能把同学们所说的情况进行分类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看待公平与不公平这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各方面分析”,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从而获得统一的有价值的思维模型,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思考方式特别在中考热点复习中,比如:“注重改善民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幸福广东”……。由于有了平时对学生的不同的侧面,多角度的反思探索的方法与策略的训练,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学习活动的能力。在复习这些专题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

2、引导学生在“观点失真”处反思

课堂探究中,学生往往因自身的主观直觉,或受思维惯性影响,生成他们自认为正确、而实质上偏离真理的观点。对此,为了发挥反思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观点,而应采用延迟评价、暂停教学的方式,给课堂留下冷场空白,为学生提供利于反思的空间,学生往往能够自主洞察到原先观点的缺失之处。比如在讲肖像权时,有同学提出:未经充许,我把同学的相片放在我的QQ头像中是否侵犯同学的肖像权。当问题一提出来时,许多同学纷纷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受前段学习“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属于侵犯肖像权”。的惯性延伸,许多学生认为我又没拿同学的相片去营利,所以不属于侵犯肖像权。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强制性地评价扭转显然是不理智的,这时老师不必要马上对同学们的答案下个结论,而是一言不发地微笑站在一旁。由于老师的沉默不语,给热情的场面一份冷静。学生在突如其来的冷静中,必然会反思:难道我们的答案是错的?错在哪里?这种假借别人的相片使用会出现什么后果?这时有同学就提出:“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一般看到QQ上的相片都是认为是QQ本人,假如聊天是用了不文明语言或做了不符合网络道德的事,那会怎么样呢?”,这无疑“一石千层浪”,学生又七嘴八舌讨论。在争论过程中逐渐明白“恶意侮辱他人肖像、擅自创制他人的肖像”的行为也是属于侵犯肖像权。由于教师灵活利用空白艺术手段,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时空,使得课堂现场的失真观点得到了自主纠正,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在分析问题,寻找答案过程多了一份成熟的思考。
    3
、引导学生在“探究受挫”处反思

思想品德课探究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无法预知的领域。因此,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探究障碍和学习挫折。并且,这些障碍和挫折因素的现实存在,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探究活动的后续深入。这时,教师应行使主导职责,适时介入,适度点拨,引发学生对已有探究经历的自主反思,从中发现探究受挫根源,调整探究后续过程。比如在学习财产权时,“承包的荔枝树能作为遗产被继承吗?为什么?”。有的说承包了就是自己的财产,当然可以被继承;有的说承包的荔枝只是可以对现在的荔枝进行管理,从而获得收获,但荔枝树还是集体的财产,不是私人的,不可以被继承;…….谁对谁错,同学们争论不休,谁也难以说服谁,一时无法确定准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财产所有权的的含义以及包含的内容有哪些,在这些权利中哪个是主要的?”,“承包过程中,承包者对承包的荔枝享有哪些权利?”教师的设问点拨,有效地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探究的反思中来。这样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认真的反思,明白“承包过程中,承包者对承包的荔枝有使用权与收益权,但没有占有权与处分权”,答案自然慢慢浮出水面。探究中的反思使学生明确了该问题的闪光点和局限性,既鼓励了课堂创新,又保证了探究有效。

4、引导学生在“寻找错因”处反思

课堂是个出错的地方。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会因为学生思考问题的片面、或审题的点到即止、或解答的粗心大意,造成学习活动或作业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再加上学生常常忽视对解答结果的反思,因此结果有违实际、数据出现差错等现象时有发生。老师要教学会学生懂得:学习需要我们常常反问“我为什么错?”“我错在哪里?”“我用什么办法解决”。结合学生错误特点巧设思辨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亲和评价。在帮助学生剖析错误、反思成因过程中,使学生增进对知识的掌握深度。

 “学会反思”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短期达成的,它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一以贯之“的耐心坚持予以培养。因此,课堂上教师就要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成长,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