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六十年: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3-04-22 12:01:29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芳  时间:2009-9-15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取得辉煌成效的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明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之后,为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创造了条件,使民主党派成员的报国热情化作实际行动成为可能。在中共中央和各地中共党委支持下,民主党派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着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毕节实验区的兴起

说起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就不能不提到贵州毕节。可以说毕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一个典范。

曾深入毕节采访过的记者都说,在毕节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这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8个民主党派,甚至在一些偏远山村里的普通农民也是如此。这与各民主党派在毕节地区参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试验区的实践和工作分不开。

1988年,经中共中央统战部协调,组建了支援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从此包括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内的统一战线系统都在毕节地区建立了支边扶贫联系点,全区8个县市,一方或两方联系一个县,开展智力扶贫和开发工作。

 “纳雍不脱贫,我们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我们也不脱钩。”这是民革中央领导提出的口号。这也是各民主党派中央的共识,并从中央的支持扩展到省市组织的支持。8个民主党派联合形成的强大合力为毕节实验区20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加注了最有力的注脚。

20多年来,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钱伟长等20多位担任过国家领导人的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同志,先后赴毕节指导工作。各民主党派中央联合成立了专家组,组织200多批考察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毕节的发展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协调引进资金和捐赠物资折款共4亿多元,帮助引进推动项目80多个。

通过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统一战线系统的帮扶,毕节的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短短20年间,全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高出全国121.5个百分点,2008年分别达到40298亿元和6958亿元,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排名末位到稳居第三的飞跃。全区绝对贫困人口从345万减少到不足50万,6个贫困县先后越过温饱线,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的跨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下降到78%,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8年提高到62年,人口结构得到改善,人口素质也得以提高。

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凝聚着各民主党派所付出的智慧和心血,毕节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各民主党派的名字也在毕节的干部群众中不胫而走。

 20多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毕节试验区建设倾注感情之深、投入专家之多、参与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支持力度之大,在多党合作历史上是少有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今年4月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这样评价。

支农扶贫成品牌

除了毕节实验区,各民主党派在其他地区开展的智力扶贫、科技兴农、医疗服务等社会服务活动同样富有成效,并且渐渐形成各自的品牌。

甘肃白银市靖远县东湾乡大坝村的日光温室里,村民魏广孝指着渐渐长大的西红柿说,多亏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让这些瓜果告别了化肥,还能提前挂果。

2003年起,民革中央就积极关注并参与实施“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并开展技术服务,相继在山东、河南、辽宁、甘肃进行了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在民革各级组织的推动下,在农村逐步推广开来。在最早推广该项技术的山东省推广面积达到15000亩,产量平均提高30%,每亩节本增效5000元。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思源工程”成为继“光彩事业”和“温暖工程”之后的又一个统战系统知名的社会服务品牌。民建中央2005年底启动了号召成员回报社会的“思源工程”,并于2007年成立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以来至2008年底,公益支出9682万多元,其中扶贫支出8815万多元。

前不久,农工党中央收到了一封来自四川省都江堰市沿江卫生院的信,信中满溢着沿江卫生院对农工党十几年来所给予的定点帮扶深深的感激之情。在与农工党结缘的十余年里,沿江卫生院从工作人员学历都在中专以下,每日门诊量不足百人的小卫生院发展到如今拥有主治医师2人,医师16人,诊治范围覆盖附近三县六乡,每天门诊接待人数近500例的一所乡镇卫生院。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农工党以“送医、培训、资助”模式对沿江卫生院持之以恒的定点帮扶。

而沿江卫生院的变化仅仅是200多家乡镇卫生院的缩影,农工党中央坚持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近年来确定了200多家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通过“送医、培训、资助”等方式,支持乡镇卫生院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九地合作”是九三学社开展社会服务的名牌产品,已持续20多年,签订合作协议近20个,合作项目1600多个,创造了民主党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新经验。

实践证明,各民主党派近年来都将社会服务的重心放在开展扶贫工作上,而且已经渐渐形成品牌,这些品牌项目把各民主党派扶贫事业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建立社会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兴教办学有成效

各民主党派十分关心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注重发挥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兴教办学活动。

民革全国30个省级组织中有29个省级组织兴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党员个人办学)200余所,现有在校生20余万人。其中由民革领导任学校法人代表或董事长的有21所,办学20年及以上的有40所,担负高等教育的学校有27所。

除了兴办学校,民革以教育扶贫为突破口,加大助学帮扶及培训力度。上海、北京、贵州等省市的一些民革组织及成员所办的学校,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贵州毕节试验区纳雍县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帮扶,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烛光行动”是由民盟中央倡导发起,通过开展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交流与帮扶,尤其是组织优秀教师帮助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教育水平,唤起全社会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关注。通过建立“烛光行动”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师资培训、组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组织农村教师赴城市学校接受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支教活动。自2007年开展以来,“烛光行动”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近2万人次的农村一线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有关培训,赢得了广大农村教师的广泛好评。

民进西部教师培训工作,是民进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践之一,也是民进“教育西进” 的一项重要举措。在“5.12”大地震发生一年之后,来自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的52名地震灾区校长来到北京,参加由民进中央组织得灾区校长培训班。民进也正以实际行动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管是支边扶贫还是兴教办学,哪里有需要,民主党派就出现的哪里。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在2008年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斗争中,到处可以看到民主党派的身影。

而随着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也在不断发展,支边扶贫、兴教办学和书画工作是民主党派最主要的社会服务工作,但绝不是全部。民盟中央推广重庆等地对失足人员帮教工作的经验;致公党积极动员和组织海内外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士参与扶贫……各民主党派也在各自的领域中积极探索社会服务工作的新领域、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