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2020年市政协大会集体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21-04-25 11:46:00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大项目落地不多,招商成效与预期仍存在差距。必须采取提高招商实效和争取上级支持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新突破。

一、存在问题

(一)项目落地存在困难。我市招商引资总体规模大,但落地项目不多、投资规模较小。近三年来,签约项目679个,新开工项目310个,当年签约当年落地的项目较少。近两年来,签约项目总投资额1271.7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245.93亿元,有效投资率19.34%。

(二)营商环境需要加强。表现在:签约项目多,由于跟进不及时,服务不到位,实际开工率和投产率不高;各部门、各县(市、区)协调性不够,工作合力不足;由于土地征拆时间长,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有些项目从签约到落地用时好几年。

(三)政策有待优化落实。普惠政策多,专项政策较少,对重点培育产业,目前只有《韶关市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将于2021年7月到期),其他重点培育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有的已过期,有的未出台。同时政策落实方面有时存在兑现难现象,目前我市67条招商引资相关政策条款中,已兑现39条,未兑现28条。

(四)争取上级支持不够。多年来,我市招商引资主要是自己走出去招商,“跑部进京、跑省进厅”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不够,因此靠一己之力难以招来大商优商。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以后,我市在引进项目方面受到更多限制,招商工作面临更大挑战,在缺乏上级统筹规划的情况下,企业来韶投资的意向并不强烈。

二、对策建议

要坚持提高招商实效和争取上级支持双管齐下,助推我市经济发展。

(一)注重招商实效

一是转变工作思路。招商引资成效如何不但事关韶关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大家的“钱袋子”。招商引资通俗讲就是求财,求财最终是求人,求人就得舍下面子。要有耐心和毅力,盯上的项目就要千方百计、锲而不舍、竭尽全力去争取。

二是突出质量优先。要明确招商目标,重点围绕科技型、创新型、智能型产业招商,不招少招落后产能、夕阳产业、传统产业,不以数量论英雄。在积极招引龙头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同时,引进一批能发挥配套作用的优质中小企业,形成链式招商发展格局。

三是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各个环节。重大项目一有眉目就要安排专人跟进,项目不落地投产决不换人。建立项目跟踪事前、事中、事后责任追究制,要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开刀,对于那些因敷衍应付和服务不到位造成项目落地难甚至流产的,要严格问责。同时,要树立大局意识和组团招商意识,坚持“项目适合去哪里就去哪里”,统筹各园区、各县(市、区)招商工作。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招商引资的成败。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意识。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勇于创新。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要向先进地区尤其是相邻的赣州、郴州学习。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坚决避免直接干预市场、干预企业;要尽快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专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标准厂房,强化集约用地,切实净地出让,进一步降低水电气等要素的价格。

五是做好稳商扶商。要充分发挥好本地、异地商会以及行业协会的特殊作用,为培育和发展现有企业做好支持。继续发挥好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的优势,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要联合地方金融机构,成立企业升级转型金融基金,用金融赋能、以基金扶商。

(二)主动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支持

韶关要想在经济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单靠自己招商引资远远不够,还需以同样的精力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方面下苦功。

1.主动争取项目、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项目方面。建议国家和省从战略高度,布局调整一些符合生态要求且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到北部生态发展区尤其是韶关落户,以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和后续活力。

政策方面。争取省出台一系列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对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产业采取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手段;呼吁建立省级环保指标市场化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建立绿色采购、绿色金融和绿色利益分享机制,降低北部生态发展区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

资金方面。呼吁省每年从珠三角发达六市新增地方财力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省级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北部生态发展区建设;争取省设立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保护指标体系,依照指标减少省税收分成,增加生态补偿比例,加大支付转移力度。

2.与兄弟市抱团取暖推动共同发展

“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出台后,北部生态发展区所在地市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大致相同。我们不能再单打独斗,应跳出韶关,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联合北部生态发展区其他地市以及粤东西两翼抱团取暖,通过争取省制定特殊优惠政策、成立区域发展基金、创建区域发展平台、建立区域交易专业市场、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