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启动风度书房建设,并列入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风度书房作为韶关市一张“文化名片”,让阅读融入了每个韶关市民的生活中,然而实地调研中发现建设情况和管理效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四个差距
截至目前,风度书房现已开放20间,藏书超过112万册,阅读席位约1300个。因其充满文化内涵的精致装饰、24小时不打烊、智慧化信息化等特色,打通了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接待读者1000多万人次,借阅服务14万次,极大增添了韶城市民文化阅读韵味,但与新时期城市重要文化阵地的要求,尚有“四个差距”。
(一)规划选址合理有序,但距离任务目标尚有差距。
风度书房启动建设近2年,较好完成了20间书房建设,整体进度偏慢,主要原因在于书房选址要求高、选址难。必须是交通通达、楼层不高、环境安静、消防安全设施齐全等的临街铺面,可供选址极少;加上资金投入有限,目前往往通过协商,由物业单位无偿提供五年使用期的办法协调暂时解决,不利于长远稳定发展。
(二)功能服务先进完善,但距离群众期望尚有差距。
风度书房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和通借通还,群众便利度开放性很高,但在一些细节考量不足。如:目前建成或设计中的风度书房均未配套洗手间、母婴室;照明、通风、空调等设施不足;书架过高(约3米)不便取阅;缺少无障碍通道、盲道和有声读物,在惠及老弱病残等方面显得有所不足;20间书房虽然按照实地面积及建筑特色单独装修和设计,但藏书单一,缺少主题和特色。
(三)自主管理效果较好,但距离文明阅读尚有差距。
为了方便市民自助阅读,书房设置了不少便民智能设备,不需要专人坐班管理,由总监控室进行监控管理,由志愿者协助服务管理。由于管理人员不足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不高的矛盾,一些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小读者喧闹、书本乱摆放等小问题比较常见;图书馆分馆书桌底下藏有废弃食品包装袋和饮料罐;新华分馆地面有烟头、书页残张,折射出风度书房在加强内控管理,引导文明阅读的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四)活动组织有声有色,但距离新文化阵地要求尚有差距。
风度书房比较注重拓展阅读方式,举办了一系列风度沙龙、南国书香节等活动。但活动形式显得较为单一和“老气”,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线上线下的交互串联还不够深入,阅读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还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保障选址建设。市级政府适当增加财政投入,由市财政设立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风度书房建设和维护管理;加大协调力度,协调市内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属物业、大型民企等,通过长租或出让的方式,使项目选址和建设用地能快速、稳定、便捷地落实,保障和推进建设;此外,落实住建部颁发的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要求,加强宣传和引导我市各房地产楼盘积极响应,并制定相关配套的优惠措施,为风度书房选址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二)完善功能配套,提升设施水平。一方面,建议纳入城市提升项目管理。由市提升办对项目的规划建设,尤其是内外部功能配套上进行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如在附近配套小型停车场、卫生间等,内部配套洗手间、母婴室,力求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另一方面,要突出便民利民导向。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部功能,在采光、通风、保温、卫生、绿植等设施布置更为周密精细和人性化,更多采用无障碍设计,如无障碍通道、无障碍阅读、阶梯书架等设备设施。此外,要突出书房的主题特色,根据书房的装修风格,可设计为艺术、文化、历史、儿童、科普等主题特色书房。
(三)加强管控引导,规范运营管理。一要加强公众自主管理,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上予以加强,适当提升服务频率和时间;二要扩大有效宣传,在各大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宣传栏、中小学校等,专门开展培养文明阅读习惯的宣教活动;三要严肃惩戒办法,对恶意破坏、严重影响书房正常运作的,除批评教育外,还应视情节严重情况,采取媒体曝光、暂停或禁止服务等措施进行教育惩戒。
(四)做强文化品牌,丰富品牌活动。随着风度书房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的渐入人心,应大胆扩大活动边际,更多举办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参与度强的文化活动,如阅读+社交、阅读+亲子、阅读+旅游、阅读+美食、阅读+民俗等。通过增强阅读体验和丰富休闲文化活动,擦亮风度书房的文化品牌,使“风度书房”真正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精神文明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