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参政议政信息:关于将文化遗产“斌庐”开发成历史展览馆的建议

来源:本网 发表日期:2014-04-22 15:01:50

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增强文化软实力,这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又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斌庐”是韶关市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建筑文物之一,它深刻见证了广东人民在抗战期间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其建筑内涵与历史内涵非常丰富,极具开发价值。据此,提出将“斌庐”开发成历史展览馆的建议。

一、背景材料

(一)“斌庐”简介。“斌庐”位于韶关市浈江区东堤中路,建造于民国时期,是一幢两层楼中西结合的骑楼建筑。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迁到韶关,接任省政府主席的李汉魂将军经常在“斌庐”接见官员及召开会议,此在《李汉魂将军日记》中多处提到。“斌庐”是记录粤北抗战史的一个重要史迹,同时也是韶关近现代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与东堤路骑楼建筑群、广富新街、东堤天主教堂形成韶关最具特色的近现代建筑群体。

(二)李汉魂简介。李汉魂(1894-1987),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是一位英勇善战、文武兼备的粤籍爱国将领。1939年至1945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期间,在为解决群众粮食供应、救济难民和归侨、兴修水利、禁鸦片烟等方面建树颇丰。在韶期间,他主持修建曲江桥,历时两年竣工,是我市最早建造的公路桥梁。1934年,李汉魂资助并与著名高僧虚云和尚主持重修南华寺,前后历时十年,为我市宗教文化保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876月李汉魂病逝于美国纽约,其骨灰由女儿李浈带回祖国并安放在南华寺内。

李汉魂的夫人吴菊芳女士,于1939年至1945年任广东省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广东韶关犁市沙梨园创办广东儿童教养院,并组织抢救队从沦陷区抢救、收养3万多在日寇铁蹄下遭受蹂躏的难童,让他们接受教育,此举备受后人敬仰。纪念李汉魂夫妇,是弘扬新时代广东精神,宣传韶关历史文化的需要。

二、开发价值

(一)出于对文物保护的需要。建造于中华民国时期的“斌庐”,作为抗日名将李汉魂将军在抗战时期重要的办公活动场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且其建筑风格是富有岭南传统建筑特色的骑楼,是韶关遗存近现代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斌庐”作为韶关市区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二)出于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文化名城”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弘扬韶关本地文化特色,打造本地区文化品牌,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建设李汉魂展览馆,是展示韶关抗战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让民众了解历史的媒介,有利于增强公民文化信仰、拓宽文化包容宽度和广度。“斌庐”所在的百年东街,为民国时期富有岭南特色的吊脚楼建筑街区,部分临江建筑底层设有地下室和机枪炮眼,是抗战时期韶关市区的安全防守阵地,具有饱满的沧桑历史感。在市委、市政府的旧城改造规划中,整条百年东街得以全面改造。目前百年东街作为新建的建筑群,文化底蕴略显不足。以“斌庐”为中心,开发建设李汉魂展览馆,带动广富新街等的旅游文化产业,将成为整个百年东街的文化载体,成为记载百年东街百年沧桑的历史印记,提升百年东街的文化内涵。

(三)出于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韶关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多样,但“市区无游”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市旅游的一块短板,抓好“斌庐”开发,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整合,有助于有效解决“市区无游”的问题,推动韶关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目前,百年东街已基本建成并开始进行招商活动。将百年东街中段闲置的“斌庐”开发为李汉魂展览馆,将与百年东街互为增色。同时,与“斌庐”相邻的广富新街,古朴典雅,街道两旁仍保留完好的民国时期民居建筑,富有风韵特色,将其开发成为韶关旅游小商品特色商业街,吸引游客自行游览参观购物,可主营出售韶关特产、特色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等,从而使百年东街形成以“斌庐”、广富新街、广州会馆、东堤天主教堂、骑楼建筑群为特色的旅游文化圈,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旅游业繁荣发展。目前,“斌庐”在百年东街旧城改造中虽然已经作为文保单位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但可惜的是它仍处于闲置状态,其半荒废的状态与百年东街新貌格格不入。保护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应对“斌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把它建设成李汉魂展览馆,提升它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发挥它抗战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作用。

 三、开发建议

(一)公开收集和整理“斌庐”文物资料。一是李汉魂将军纪念馆是目前韶关市博物馆的七大展厅之一,收藏了一批李汉魂在抗战时期的文物,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如当年巴西华侨赠送的手提包、抗战时期用的印章、毛笔、砚台、服装、书籍、信件等,还有李汉魂和其夫人在韶事迹的大量图片和文字说明。开发“斌庐”为李汉魂展览馆,只需充分利用现有展品资源,做好相关文物的迁移和保护工作,在原有陈设展品的基础上,提高陈设展览的层次品味。二是向社会公开募集李汉魂及韶关在抗战时期的相关历史文物,用利保护和用于陈设展示,充实完善展馆。

(二)整体修复“斌庐”建筑群。根据史料记载的“斌庐”建筑框架和内部陈设,复原李汉魂会客接见室,开设《李汉魂在韶事迹》展览馆。整体建筑风格应与整个百年东街建筑风格相一致,使其在能融入整个百年东街建筑群的同时,保持历史风貌。

(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斌庐”开发建设。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吸纳力度,对于馆舍建设的资金投入可采用民间融资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李汉魂的后裔大多愿意为“斌庐”的保护开发捐资出力,可以由市博物馆出面联系其在美国的女儿李浈博士,共同为展览馆的建设筹资,完成开发建设任务。

 

 

 

民进机关支部  谢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