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民进可谓中国民进的一个缩影——立身文教望民生,甘树桃李守国本。韶关民进立会之初,便潜心耕耘于文教界。三十年弹指一挥,新老交替几度,韶关民进与粤北文教事业的发展进步已密不可分。据统计,当前在任韶关民进五位主任委员中,有四位出身或立身于文教界,韶关三百民进会员中,从事文化教育工作者更超过八成,仅从此两例,韶关民进之于粤北文教便可知一斑!
三十年来,韶关民进在粤北教坛献计献策,建勋无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文化艺术到职业培训,无不倾注心血。仅2011年,韶关民进关于文教建设的一众政治提案便可圈可点!集体提案《关于解决我市义务教育欠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直指义务教育经费统筹的的解决方案;《关于迁移韶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低部校区校门垃圾站的建议》则贴近市民心声;2011年政协大会发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更从全局关注我市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这些提案无不反映了民进人之于家乡建设的满腔热血和无限忠诚。吐人民之心声,尽参政之职责,作为一个参政党,韶关民进可谓不负公众之期许!
潜心做文教,是需要笨功夫的。唯笨能守拙,唯笨能务静。三尺讲坛,满腹经纶,是容不得浮华与热闹的。身既入教门,心即抛名利!身肩树人之伟任,面对的是莘莘学子,肩挑的是国运民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无清心寡欲的笨功夫,岂能抵制名利的诱惑?守得住为文教奉献青春的寂寞?遥想当年中国民进的创始者如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辈,本皆为师表前辈,如非国家多难,为民族和平计,恐亦多不会弃文从政。投身风云,实属无奈。正是此般前辈志士,舍身弃业,方换得今日国运日盛。民进创会至今,赖得中国共产党之领导,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中华盛世实现在望,我辈能秉乘民进先辈之心愿,倾身文教,既是我等后进应尽之责任,焉知亦不是我等之福份?由此而言,中国民进作为中国一个重要政治力量,能数十年如一日,拙守文教,从前至后,确是一脉相承的。
潜心做文教,更需要真功夫。教育一事,上干国运,下关民生,如无真凭实学,不仅难堪重任,更有误国误民之险。中国正值大国崛起之交,崛起成败,在于人才,人才成败,在于教育。故韶关民进在文教界人才荟萃。韶关民进会员中,大学中有教授学者,中小学中有国家级特级教师,国家级、省级、市级百千万工程人才近十人。身在文教,钻研学问更是师表,仅2011年一年,韶关民进会员中考取博士者便有两人。韶关民进做文教,事无巨细,不计得失,不求功果,唯一心系于学子之需。2006年韶关市“7•15”特大发生洪灾,韶关民进在自身尚受到重大波及之时,在民进广东省委会的关注和支持下,率先作出反应,在全省民进系统内广泛介绍灾情实况和发动救助行动,积极为受灾严重的各类学校募集善款。韶关民进的义举,既为市委市政府所肯定,亦为广大群众所称道。数十年来,韶关民进默默无私为韶关文教事业所奉献者,此类事数不胜数。
韶关民进之点点滴滴,似无可大鸣大放之举,然“尽心于本职工作,即为民进会员之最大奉献”。现任韶关民进主任委员
韶关民进武江大专支部 吕伟